《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近年来,国家对医学本科生毕业后教育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13 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了64 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1];2014 年2 月13 日,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正式启动;相对于其他专业,儿科具有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性质,加之国家“二胎”政策,使得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如何规范培养更多优秀的儿科住院医师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工作,自2010 年开始招收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经培养近百人,通过调研及召开学生、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研究生指导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寻找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培养规章制度及相关措施,形成了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结合培养模式。
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医学教育理念毕业后教育包括三个阶段:学校基础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2],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后医学教育包含的两种教育形式培养的目的都是培养高年资住院医师,其在培养内容、培养模式上基本相同,但是两者的结局不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后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但是如申请研究生教育还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毕业时获得毕业证、学位证,但不能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不得不重新进入基地进行3 年培训,这直接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文件[3],要求自2015 年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2015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对正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师,可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申请硕士学位,以上两项制度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体系,以胜任力为导向[4],使高素质人才成长走上了高速渠道,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改善民生、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 儿科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目标
儿科是一门研究小儿营养、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学科范围包括:儿童保健、围生医学、新生儿、感染、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血液及肿瘤、神经、精神心理、内分泌、免疫、遗传代谢、重症、康复、营养等。培训目标包括: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较详细的了解、并能独立处理各类常见的儿科疾病;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培训结束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3 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
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发现在实际的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体制不顺畅,责任分工不明确;儿科专业招生困难,报考人数偏少;带教教师整体质量不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硕士研究生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高[5];基地对研究生的关注度还不够。
4 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培养模式
4.1 组织管理人员架构的设立
在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儿科专业基地内设立儿科组织管理人员架构,包括教学主任、儿科各相关学科亚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带教教师等管理人员,采取“一主多辅”的导师制管理[6],形成导师管理团队[7],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分工明确,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各项规定进行培养和培训,确保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落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