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一、引言
竹工艺器物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创作者的精心设计下,一个个都被赋予了生命,在这些器物中可以体会到朴实、严谨的风格,洋溢出别样的情趣。竹工艺不但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深厚的人文价值,还代表着人们崇尚美的精神情操,是美好性格品质的象征。一直以来竹工艺的发展都伴随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使其打破仅仅作为使用物质的功能,在其丰富的内涵之上,做到尚竹的精神互动。本文以竹工艺器物为研究方向,探究艺术创作与美的关系,从竹工艺器物所具有的竹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其发展的历史出发,发现其蕴藏的实用之美与自然之美。
二、竹工艺器物中的竹文化精神
人具有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需求,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前提。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是表现美,而艺术创作中“美”的内核往往是“理念”或“精神”。竹工艺器物的创作材料“竹”,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竹材主要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竹工艺在精神文化上的发展主要在中国、日本和越南等国。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竹的称谓主要有:“玉干、玉竹、玉管、绿玉、绿玉君、绿卿、绿粉、此君、竹郎、竹君、君子、青士、龙种、郁离、潇碧、明开、蛇祖、管若虚、妒母草、冬生草等。”研究东亚文明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书中曾经写道,东亚文明是竹文明,中国在过去则是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古人常用植物比拟美德,也经常以竹比德:“从而竹的精神被升华成了一种儒道精神,如虚心、气节、坚韧、奋进、质朴、孝顺等,形成中华民族品格、情操和美学精神的象征,散发出别具一帜的‘中华竹魂’。”在文人雅客的眼中,竹是一种极为高雅的存在,北宋诗人苏东坡曾经作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将君子比德于竹,认为君子有竹一般的品质。它的素净淡雅,潇洒自然的气质,往往令谦谦君子所向往。这就在竹器物上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人类的内在精神世界。古人对于竹器物的喜爱,说明了器物对于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经济价值,还在于人们赋予它的精神内涵。可以说竹工艺器物既可以实用于生活又可以表现民族节操。
三、中国古代竹工艺器物的前世今生
竹器主要是指利用竹子做的各种器物。向来有轻巧、典雅、朴素、色彩自然天成的特点。竹工艺主要是以竹器为主要形式,再以竹编、竹雕等各种手段加以呈现。
在古代贵重金属制品因为量少的原因逐渐被用来作为划分阶级的工具,而竹子由于量多,生长速度快又加上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缘故,很快就成为人们心仪的工具材料,它能够提供大量的生产力资源。竹器主要是被制成生活用品使用于生产、生活方面。这也加强了竹器的实用性功能,更加贴近于平民的生活加上当时的人们敬竹、爱竹、用竹,竹逐渐地就变成了一种崇拜文化。
古时,竹器的使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的使用历史其实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主要靠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记载以及考古所得到的实物来得以证实。《世本·作篇》中记载:“女娲作笙簧”中的“笙簧”即一种乐器,传为竹制。“吴兴钱山漾良诸文化遗址(公元前3300年至前2600年)出土有余件的竹器实物。”中国竹器发展至今,源远流长,商代可以说是中国竹器发展的初期阶段,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与竹器相关的字形,商代遗址出土的竹器数量较少,但都十分珍贵。中华民族的先民对竹子的属性认识不断提高,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竹制杠杆提水的工具。汉、唐、宋代是竹工艺器物的发展时期,“汉代有竹器生活用品60余种,晋代有100余种,唐宋时接近200种,到明清时已达250余种。”竹工艺技术不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竹编制品的编织技法也越来越高超。汉代以来还有专门掌管竹林的官职,这也推动了竹制品日益商品化,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竹类著作:《竹谱》、《笋谱》等,都是竹工艺发展繁荣的表现。到明清时期产生了流派之分,竹工艺也逐渐走向成熟。
经过中华民族的劳动与智慧这些竹器不断演化,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生活内容的丰富性也造就了竹工艺器物的异彩纷呈。可以分为竹编、竹雕、竹建筑、竹乐器、竹纸等几大类。竹编工艺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与日常生产用品两类,除此之外,竹雕工艺也称竹刻,就有文房用品、茶具用品、室内摆件等多种用途,是一种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工艺。